浙江多措并举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涵养清廉家风 筑牢廉洁防线

浙江省永康市纪委监委以本土传统家风文化为依托,打造廉风传承馆和清风街巷,让古祠堂和古城老街成为廉洁教育、研学交流的重要阵地。图为该市年轻干部参观廉风传承馆。 施静祎 摄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挖掘本地家风家训故事,研发家风课程、编撰读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优良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向龙门镇老党员收集相关故事。 李燕 摄
家风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有力抓手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打造家风教育矩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引导推动全域共建等方式,深入推进家风建设,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家庭廉洁防线,涵养清风正气,弘扬崇廉尚洁的社会风尚。
深挖本地资源,打造家风建设矩阵
前不久,绍兴市上虞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妇联联合举办“清风传家·虞见幸福”好家风宣讲活动。
在宣讲环节,来自下管镇、道墟街道、实验小学、区水务集团、竺可桢中学、区市场监管局的六位宣讲人,分别围绕徐氏“耕读传家”传统、阮氏“诚信勤俭”品格、经亨颐“与时俱进”的教育家精神等真实故事,多维度诠释家风所蕴含的深厚力量,生动展现了上虞家庭“清正廉洁、奉献担当”的精神内核。
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清则社风清。近年来,浙江省纪委监委与省委宣传部、省妇联等单位合力打造“浙里清风传家”工作品牌,让人们在清廉家风的浸润中传承、培育和建设家风文化。全省各地通过举办家风主题活动、打造清廉家风作品、建设家风宣教阵地等方式,构建起家风建设矩阵,推动形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
“组织获悉周奋妻子怀孕后,要给予其生活上一定的关照,周奋知道后立即拒绝,表示不能因为是我的爱人就搞特殊化……”在宁波市鄞州区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的“家风廉迹”专栏中,刊载着鄞县籍烈士周奋的这段家风故事。据了解,专栏由该区纪委监委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共同推出,征集梳理了鄞州相关先贤的优良家风故事与勤廉事迹,生动展现了清廉自守、公私分明的崇高风范。
浙江各地深挖当地文化富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崇德治家、廉洁齐家的家风故事梳理汇编,线上线下广泛传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和传承廉洁家风。
清廉家风的弘扬和传播,需要可感、可见的载体。除打造清廉家风作品外,阵地建设也是浙江清廉家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各地借助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等各类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资源,建设培育“清廉家风馆”等家教家风教育教学基地。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长庆街道浙大御跸社区,自2015年起,在退休老党员的带领下,持续自发开展家风建设。该区纪委监委因地制宜,依托社区深厚的家风文化底蕴打造拱墅家风馆。这座群众“家门口”的家风教育基地面积近500平方米,分三层,共设置四大主题区域,集中华先贤家风家训、弘扬新时代拱墅家风建设、展示亲子家庭互动教育实践于一体,通过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传统家风文化“活”起来。
各地持续拓展廉洁家庭家教家风阵地。如浦江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郑义门古建筑群作为浙江省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郑义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家风元素,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感受郑氏家族典故和历史、聆听家风故事,引导其自觉传承清廉家风,以优良家风浸润清廉作风。德清县纪委监委联合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廉洁家风阵地建设:在钟管镇建成廉洁家风游步道,在阜溪街道设立家训长廊、家训文化墙,在舞阳街道打造公民道德教育馆……通过邀请党员干部及群众在实地参观中感悟家风力量,接受优良家风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健全体制机制,确保家风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国以家为基,家尚廉则安。家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近日,在龙港市清廉家风活动现场,一位党员干部家属在廉洁寄语中写道,“希望你在工作生活中,始终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两袖清风、堂堂正正,爱小家、为大家。”活动中,该市纪委监委协同市委向20余个党员干部家庭赠送廉政书籍。清廉家庭倡议书与清廉家庭承诺书在案头铺展,家属与党员干部互赠的句句箴言,成为守护家门的“廉心锁”,通过“组织关怀+家庭监督”的模式,让廉洁自律从办公场所延伸至生活场景,为“八小时外”的作风建设筑起了一道温暖而坚固的屏障。
龙港市将家风建设纳入管党治党“两个责任”清单,构建起“市委主导推进、纪委统筹谋划、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围绕清廉家庭创建、聚焦关键群体、强化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三大任务,推动市直部门与社区同向发力,助推家风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廉政谈话、政治家访、签订廉洁承诺书、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浙江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系统施治,着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动干部和家属共建共扬清廉家风,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盯好关键节点、重点岗位等重要关口,实现组织监督与家庭监督的有效衔接,是筑牢廉洁堤坝的有力抓手。常山县纪委监委聚焦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凝聚“单位+家庭”的监督合力,坚持开展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政治家访“一把手”活动,由县领导带队家访机关单位、乡镇(街道)“一把手”家庭,引导“一把手”及其家属廉洁齐家、严以治家,进而不断提升干部精气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平湖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妇联等部门印发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明确将清廉家风建设列入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重要节点,开化县纪委监委建立干部岗位变动必访、家庭重大事项必访、发现苗头问题必访、思想波动必谈、履职风险必谈、家风建设必谈的“三必访三必谈”机制,强化日常信息互通、监督互动,全方位了解干部日常表现,常态化提醒家属助廉。
身边的“活教材”是最好的清醒剂。浙江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拧紧党员干部及家属拒腐防变思想“总开关”。
近日,遂昌县纪委监委机关与县妇联共同举办“廉和美”家庭助廉活动,共有50余名近期提任或进一步使用的科级干部家属参加。会上,干部家属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一个个鲜活的“身边案”警示大家以案为鉴,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切实做到警钟长鸣。此外,县纪委监委宣教室工作人员还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口,结合本地查处的典型案例,详细讲解相关纪法知识和规范要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及家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活动结束后,领导干部家属刘芳感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爱,作为家属,在支持爱人工作的同时,更要守好‘廉关’,当好‘贤内助’和‘廉内助’,共同筑牢家庭拒腐防变堤坝。”
推动全域参与,以清廉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训,他曾担任过我们杭州的父母官。”暑假期间,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居民何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参观学习,在“文脉千年 宋韵颂廉”廉洁文化展区,母女二人驻足细读宋代家规家训。
宋韵文化是上城的一抹亮丽底色,有着厚重的家风文化底蕴。此次展览由该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文商旅集团联合主办,于7月中旬开展,展览内容聚焦宋代廉洁文化,特设“家训”模块,讲述了范仲淹、包拯、司马光、陆游、朱熹等宋代清廉人物的家规家训,系统介绍了家风文化在宋代的发展沿革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深厚的家风文化资源,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廉洁文化根基,通过选树清廉家风典型、打造清廉家风作品、组织清廉家风宣讲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清廉价值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以清廉家风涵养清风正气,带动清风传家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推动形成“家家重家教、人人扬家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秋日清晨,昌硕美术馆门前已是人头攒动,游客们有序排起长队,依次进入参观“云中谁寄廉书来”廉洁家风主题作品展,身临其境感悟悠远历史中的巍巍家风。
据了解,该展览由安吉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妇联联合举办。活动前期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了家规家训、家书、“传家宝”三类廉洁家风主题作品,经层层评审,最终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展出获奖作品,并借助多媒体平台,对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进行广泛宣传。
常态化组织清廉家风宣讲,以生动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清朗家风的熏陶与滋养,是浙江推进家风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浙江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系统专家、各地讲师团、“8090”宣讲团的作用,通过巡讲交流、故事分享等形式,推动家风宣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内容既涵盖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又包括新时代楷模和身边榜样的清廉家风故事,使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扎根基层、贴近大众。
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打造“家庭说”宣讲品牌,在日常宣讲中,运用快板、开放麦、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讲述身边家庭的廉洁故事,做好“家”文章,凝聚“家”力量,让家风故事成为推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生动素材。2024年以来,累计创作原创作品8个,开展线上线下宣讲300场,覆盖受众超3万人次。此外,该区纪委监委还指导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等单位组织开展家庭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与家庭情感紧密相连,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品味诗词之美时,弘扬诗礼家风,深刻感受到家风的深远影响。
“我们将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实践和正向引导,深入推进新时代清廉家风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具有本地特色的清廉家风品牌,把清廉内涵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化风成俗。”浙江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讯员 朱婧雯)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